守护碧水蓝天 共建美丽中国 扬州海事在行动
守护碧水蓝天 共建美丽中国 扬州海事在行动
守护碧水蓝天 共建美丽中国 扬州海事在行动6月5日是第54个世界环境日,当天,扬州海事执法人员走上船头,向(xiàng)船员朋友(péngyǒu)发放宣传资料,普及长江环境保护政策法规(zhèngcèfǎguī)和(hé)科学知识,进一步增强公众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建设美丽中国。
一直以来(yǐlái),扬州海事局立足辖区实际,聚焦(jùjiāo)防污染监管重点、难点(nándiǎn)和盲点(mángdiǎn),全面完善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构建全港船舶污染防治联合体系,绿色生态港口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美丽中国我先行”。
协同发展,形成齐抓共管(qízhuāgòngguǎn)强大合力
6月5日,仪征(yízhēng)港区(gǎngqū)党建联盟围绕世界环境日主题深入现场开展(kāizhǎn)宣传系列活动,就如何推动长江仪征港区防治船舶污染等议题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热烈的座谈,创新地开展交叉检查,对码头进行现场互查互评。同时(tóngshí)联盟成员单位志愿者还到扬子江(yángzijiāng)公园、河口水域、船厂码头开展垃圾清理公益活动。
近年来,扬州海事依托党建联盟统筹整合多方(duōfāng)优势党建资源,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激发各方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形成(xíngchéng)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长江“十年禁渔”宣传、安全环保知识进校园、沿江执法单位联合巡查(xúnchá)等系列活动,形成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géjú),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护水”,实现(shíxiàn)了法治、生态和(hé)人文的共融共促。发挥扬州市长江水上(shuǐshàng)交通安全委员会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围绕饮用水源地保护、船舶水污染处置、防治非法载运转移和倾倒固体废物(gùtǐfèiwù)、长江污染突发事件(tūfāshìjiàn)(shìjiàn)应对等,保持信息互通(hùtōng)、实现资源共享、深化优势互补(yōushìhùbǔ),建立健全应急联络、联合执法、联合处置、联合演练等机制,提升监测能力和应急能力建设,实现应急资源有机整合,快速、高效应对水上突发环境事件,确保长江扬州段水上环境安全。
聚力攻坚,推进“一零两全四免费”落实(luòshí)落细
对全(quán)辖区码头(mǎtóu)船舶污染物(wūrǎnwù)接收(jiēshōu)设施能力、船舶污染应急(yìngjí)处置能力建设拉网式排查,督促相关码头单位纠正设施设备配备不(bù)齐、标识不准确等问题(wèntí)。推动辖区码头进行生活污水储存设施改造,通过码头固定(gùdìng)储存设施和接收车船结合,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闭环运转,实现了(le)“船、港、城”为一体船舶污染综合治理体系。遵循“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按照“满足靠港和停泊区待货(qūdàihuò)船舶污染物排放接收、上下岸需求”的水陆联合保障模式,督促港口企业落实防污染主体责任,与第三方专业服务单位签订协议,通过“联合出资、共享成果”的方式,实现了“扬州临停1”“一零两全四免费”服务高质量、范围全覆盖。持续深化信用管理(guǎnlǐ)理念在(zài)船舶污染防治领域运用,扬州海事局探索(tànsuǒ)构建“约谈+熔断+处罚+信用”的四级惩戒机制,对存在防污染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码头实施暂停作业等熔断措施,确保船舶污染物“应交尽交”“应收尽收”。
应急联动,构建联防联控(liánkòng)新格局
2022年3月,仪征(yízhēng)沿江陆域(lùyù)监管事权划转(huàzhuǎn)后,仪征港区危化品码头增至4家,危险货物吞吐量(tūntǔliàng)近2000万吨(wàndūn),船舶污染(wūrǎn)防治(fángzhì)压力倍增。扬州海事坚持问题导向,联合(liánhé)扬州化工园区(yuánqū)、龙潭海事处同4家危化品码头单位共同签订《仪征港区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联防联控(liánkòng)机制合作备忘录》,按照“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依法补偿、保障(bǎozhàng)有力”的原则,通过发挥各危化品码头的专业优势,取长补短,互相协助,实现辖区溢油应急物资统一调派使用,共同提升区域应急的软硬件能力,助推仪征港区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联防联控机制提档升级。会同交通、生态环境、公安、消防等单位开展防污染综合应急演练,有效检验了港区各类应急处置预案、磨合了联勤联动机制,水陆污染防治应急处置队伍联合作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科技赋能,助力大气(dàqì)生态环境保护
推广应用船舶岸电信息系统,辖区非危码头(mǎtóu)单位泊位岸电设施全部接入(jiērù)船舶岸电信息系统,设备接入率100%。定期开展岸电信息系统使用(shǐyòng)情况(qíngkuàng)督察,对使用情况不佳的单位进行走访,现场指导码头调度和船员通过系统进行用电申请、用电确认、替代措施等操作方法,督促提高船舶岸电信息系统使用率。严格执行内河(nèihé)排放控制区船舶燃油质量管控要求,充分运用(chōngfènyùnyòng)新(xīn)科技、新设备、新模式,不断升级船舶尾气污染防治监管手段,利用海巡艇安装搭载船舶尾气遥感监测设备,配合单兵便携式船舶燃油快速检测设备及无人机巡航,构建“水陆空”三位一体船舶大气污染监测体系,对船舶使用超标燃油违法行为(wéifǎxíngwéi)形成强大震慑。联合扬州市(yángzhōushì)生态环境局和扬州市交通运输局印发《扬州市原油成品油(chéngpǐnyóu)码头和油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方案》,推动万吨级及以上(yǐshàng)原油成品油装船码头泊位及直接相连(xiānglián)的配套储罐,现有8000总吨及以上油船,全面完成油气(yóuqì)回收设施升级改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扬州海事局将继续立足海事工作实际(shíjì),履职尽责,深入开展长江(chángjiāng)大保护,打好(hǎo)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海事力量。通讯员(tōngxùnyuán) 扬海轩 刘云 李辰寅 丁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成沫
6月5日是第54个世界环境日,当天,扬州海事执法人员走上船头,向(xiàng)船员朋友(péngyǒu)发放宣传资料,普及长江环境保护政策法规(zhèngcèfǎguī)和(hé)科学知识,进一步增强公众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建设美丽中国。
一直以来(yǐlái),扬州海事局立足辖区实际,聚焦(jùjiāo)防污染监管重点、难点(nándiǎn)和盲点(mángdiǎn),全面完善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构建全港船舶污染防治联合体系,绿色生态港口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美丽中国我先行”。
协同发展,形成齐抓共管(qízhuāgòngguǎn)强大合力
6月5日,仪征(yízhēng)港区(gǎngqū)党建联盟围绕世界环境日主题深入现场开展(kāizhǎn)宣传系列活动,就如何推动长江仪征港区防治船舶污染等议题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热烈的座谈,创新地开展交叉检查,对码头进行现场互查互评。同时(tóngshí)联盟成员单位志愿者还到扬子江(yángzijiāng)公园、河口水域、船厂码头开展垃圾清理公益活动。
近年来,扬州海事依托党建联盟统筹整合多方(duōfāng)优势党建资源,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激发各方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形成(xíngchéng)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长江“十年禁渔”宣传、安全环保知识进校园、沿江执法单位联合巡查(xúnchá)等系列活动,形成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géjú),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护水”,实现(shíxiàn)了法治、生态和(hé)人文的共融共促。发挥扬州市长江水上(shuǐshàng)交通安全委员会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围绕饮用水源地保护、船舶水污染处置、防治非法载运转移和倾倒固体废物(gùtǐfèiwù)、长江污染突发事件(tūfāshìjiàn)(shìjiàn)应对等,保持信息互通(hùtōng)、实现资源共享、深化优势互补(yōushìhùbǔ),建立健全应急联络、联合执法、联合处置、联合演练等机制,提升监测能力和应急能力建设,实现应急资源有机整合,快速、高效应对水上突发环境事件,确保长江扬州段水上环境安全。
聚力攻坚,推进“一零两全四免费”落实(luòshí)落细
对全(quán)辖区码头(mǎtóu)船舶污染物(wūrǎnwù)接收(jiēshōu)设施能力、船舶污染应急(yìngjí)处置能力建设拉网式排查,督促相关码头单位纠正设施设备配备不(bù)齐、标识不准确等问题(wèntí)。推动辖区码头进行生活污水储存设施改造,通过码头固定(gùdìng)储存设施和接收车船结合,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闭环运转,实现了(le)“船、港、城”为一体船舶污染综合治理体系。遵循“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按照“满足靠港和停泊区待货(qūdàihuò)船舶污染物排放接收、上下岸需求”的水陆联合保障模式,督促港口企业落实防污染主体责任,与第三方专业服务单位签订协议,通过“联合出资、共享成果”的方式,实现了“扬州临停1”“一零两全四免费”服务高质量、范围全覆盖。持续深化信用管理(guǎnlǐ)理念在(zài)船舶污染防治领域运用,扬州海事局探索(tànsuǒ)构建“约谈+熔断+处罚+信用”的四级惩戒机制,对存在防污染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码头实施暂停作业等熔断措施,确保船舶污染物“应交尽交”“应收尽收”。
应急联动,构建联防联控(liánkòng)新格局
2022年3月,仪征(yízhēng)沿江陆域(lùyù)监管事权划转(huàzhuǎn)后,仪征港区危化品码头增至4家,危险货物吞吐量(tūntǔliàng)近2000万吨(wàndūn),船舶污染(wūrǎn)防治(fángzhì)压力倍增。扬州海事坚持问题导向,联合(liánhé)扬州化工园区(yuánqū)、龙潭海事处同4家危化品码头单位共同签订《仪征港区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联防联控(liánkòng)机制合作备忘录》,按照“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依法补偿、保障(bǎozhàng)有力”的原则,通过发挥各危化品码头的专业优势,取长补短,互相协助,实现辖区溢油应急物资统一调派使用,共同提升区域应急的软硬件能力,助推仪征港区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联防联控机制提档升级。会同交通、生态环境、公安、消防等单位开展防污染综合应急演练,有效检验了港区各类应急处置预案、磨合了联勤联动机制,水陆污染防治应急处置队伍联合作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科技赋能,助力大气(dàqì)生态环境保护
推广应用船舶岸电信息系统,辖区非危码头(mǎtóu)单位泊位岸电设施全部接入(jiērù)船舶岸电信息系统,设备接入率100%。定期开展岸电信息系统使用(shǐyòng)情况(qíngkuàng)督察,对使用情况不佳的单位进行走访,现场指导码头调度和船员通过系统进行用电申请、用电确认、替代措施等操作方法,督促提高船舶岸电信息系统使用率。严格执行内河(nèihé)排放控制区船舶燃油质量管控要求,充分运用(chōngfènyùnyòng)新(xīn)科技、新设备、新模式,不断升级船舶尾气污染防治监管手段,利用海巡艇安装搭载船舶尾气遥感监测设备,配合单兵便携式船舶燃油快速检测设备及无人机巡航,构建“水陆空”三位一体船舶大气污染监测体系,对船舶使用超标燃油违法行为(wéifǎxíngwéi)形成强大震慑。联合扬州市(yángzhōushì)生态环境局和扬州市交通运输局印发《扬州市原油成品油(chéngpǐnyóu)码头和油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方案》,推动万吨级及以上(yǐshàng)原油成品油装船码头泊位及直接相连(xiānglián)的配套储罐,现有8000总吨及以上油船,全面完成油气(yóuqì)回收设施升级改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扬州海事局将继续立足海事工作实际(shíjì),履职尽责,深入开展长江(chángjiāng)大保护,打好(hǎo)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海事力量。通讯员(tōngxùnyuán) 扬海轩 刘云 李辰寅 丁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成沫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